首頁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有效性研究:來自一個省的數據

第四節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結果的有效性分析

一、投資規模

(一)投資規模穩步增加

1977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誌做出了恢複中斷10年的高考製度的重大決策。1978年,全國各地的高校迎來了新一屆的大學生,全國招收了40.1萬名大學生,其中河南省招收了27313人,為全國總人數的6.81%。197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投資總規模達到了2358.9萬元,生均支出為1035.3元,生均校舍麵積為26.37平方米。1979年高等教育投資總規模為3633.3萬元,投資額比上年增長了1274.4萬元,增長比例達到54.03%;生均支出為1152.3元,比上年增長了117元。由此可以判斷,1979年是我國恢複高考的第二年,也是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年。1980年河南省在校生人數為45945人,投資總額首次突破了6000萬元,達到了6014.9萬元,生均支出也達到了1236.3元,生均校舍麵積為27.33平方米。1984年,河南省投資總規模達到9601萬元,在校生人數也第一次突破了5萬人,達到了53901人。總之,隨著高等教育投資的不斷增加,高等教育事業也得到了穩步的增長(見圖5-2)。

(二)高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增長緩慢

高考製度恢複以後,在國家財政投入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迅速增加。但是,相對於高校在校生數量快速增加而言,高等教育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增長相對緩慢。為了滿足高校發展需求,1978年河南省政府成立了退還校舍辦公室,要求企業、部隊在“**”中占用的校舍要盡快退還學校。1980年後,高校基礎設施問題表現更加突出。1980年我國開始實施新的財政體製,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飯”,高等教育經費因此改變為由辦學者籌措,除教育部和各部委管理高校由財政部統一撥款外,省市管理的高校由省市地方財政撥款。從絕對數上看,1980-1984年河南省生均校舍麵積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分別為27.33平方米、31.25平方米、34.94平方米、34.07平方米和35.81平方米。但是,增長速度卻呈現逐步放緩趨勢(見圖5-2)。另外,與全國生均麵積相比,河南省生均麵積也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78年,全國平均生均校舍麵積為35.09平方米,比河南省的26.37平方米多出近10平方米。在隨後的幾年內,河南省生均校舍麵積雖然提高較快,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始終有5~10平方米左右的差距,最大的差距是1980年與全國差距達到14.21平方米(見表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