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執行主體
該時期,河南省高等教育投資渠道逐漸拓展,學生收費、資助製度初步建立,高校通過社會服務進行創收也更為普遍,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的高等教育項目也越來越多。但從總體來看,河南省高等教育投資還是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同前一時期一樣,該時期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執行主體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和各高校相關處室。政府層麵,河南省高等教育財政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計委、教委、財政廳和其他廳局教育處(或社會處)。各自的基本職能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隻是1986年4月,河南省教育廳改名為河南省教育委員會,就整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而言,職責範圍有所擴大,協調力度有所加強。各高校都獨立設置財務處(或計財處),具體負責管理本校經費的分配、使用。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執行的組織結構日益健全。
從人員上看,河南省各委、廳、局及高校都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從事經費管理工作,並且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廳和高校的財務工作隊伍日益壯大。以河南省教育廳為例,計劃財務處的工作人員不斷增加,1986年共有工作人員22人,1992年工作人員達33人,增加了50%。1991年河南財經學院開設了“教育財會”專業,首屆招生80人,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為教育財會隊伍的及時補充打下了良好基礎。[1]同時,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也逐漸受到重視。1988年5月24日至26日,河南省教育會計學會成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在洛陽召開,來自全省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的近百名財會工作者,就如何運用財政、經濟、會計等科學原理,探索各項教育投資的使用活動規律,深化教育財會工作改革等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詳見表6-2)。[2]
表6-2 1986-1992年河南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工作人員變化情況[3](單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