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化趨於市場化、世俗化,大眾文化與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盛行,與20世紀80年代的理想化、形而上的文化形態相比更為現實。這種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文化語境、文化現象必然影響到人們對教育的態度和取向,表現在高等教育方麵就是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更為關注,在就學目標上更為現實,諸如經濟、管理、計算機等所謂“熱門”專業日益走俏,高校各種實用人才班、培訓班不斷湧現,成人高等教育的規模和層次逐步擴大和提高。
河南省高等教育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無論在辦學規模還是在辦學水平上都比較落後,1993年《綱要》發布以後,河南省抓住國家高等教育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積極調整高等教育布局,優化結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20世紀50年代全國高校院係調整後,河南省一直沒有國家重點大學,本省高等教育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龍頭”。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麵,1993年河南省抓住國家實施高等教育“211工程”的良機,重點加強鄭州大學建設,使鄭州大學正式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百所大學行列。
1994年民辦黃河科技學院的建立,開啟了改革開放後河南省利用民間資本發展高等教育的曆史。
為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河南省在加強重點學校建設的同時,也加強了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1994年、1995年、1997年,先後確定了有關高校的107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從1993年5月開始籌建,首批建設的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就有3個在高校。1997年,省級重點實驗室達到4個。1998年3月,河南省決定用3年時間,投資5千萬元,有關學校配套5千萬元,建設若幹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同年12月,省教委審核批準在鄭州大學等6所學校建立7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