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有效性研究:來自一個省的數據

四、社會可行性

1993-1998年,河南省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加大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按照“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方針,對財稅、金融、外匯、外貿、價格、流通等方麵進行改革,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方麵取得了積極成效,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經濟結構調整有所進展,通貨膨脹得到初步抑製,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各項社會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1994年河南省人口突破了90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約1/13,其中河南省教育人口占本省人口總數的約1/4。 這種巨大的人口基數帶給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河南省教育的巨大壓力。河南省又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大省,群眾都非常注重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廣大老百姓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日漸強烈。

這幾年,河南省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能力日益增強。在校生規模已由1993年的 10.54萬人增長到1998年的14.64萬人;每萬人口的在校大學生人數已由1993年的11.78人增加到1998年的15.71人,但遠遠低於1998年的全國27.32人的平均水平。1993年,河南省參加高考的人數為183692人,而當年錄取人數隻有54626人,錄取率為29.74%,盡管比前一個階段有了較大的增長,但仍然滿足不了人們廣泛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盡管河南省一直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但除了政府投資外,外來資金所占比重很少。加上該時期受通貨膨脹的影響,政府的投資與規模擴大所需資金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得不靠增加學費的方法來維持教育開支。而學費的增長又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為了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政府又加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力度,生均助學金由1993年的221元增加到1998年的514元。但由於學費增長較快,資助資金增長相對緩慢,仍有一些困難學生就學壓力較大,家庭經濟壓力增強,導致輟學現象出現,社會關注度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