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一卷:雜篇

一份珍貴的新中國教育史料[1]

——《張承先回憶錄》出版座談會發言摘登

張承先同誌是我國老一輩教育家。他在中學時代就參加了革命,新中國成立前夕就開始從事解放區的文教事業。新中國成立以後,他一直在文教戰線的領導崗位上工作,特別是“**”結束以後,長期擔任教育部門的領導,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回憶錄,大部分講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參與我國教育發展中的大事件,可以說,這部回憶錄是新中國的教育發展史。讀這本書,可以使我們這些經曆過的人更清楚地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脈絡;使年輕的教育工作者了解我國教育是如何艱難曲折地發展過來的。這部回憶錄還記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事件,如“**”第一張大字報是怎樣出籠的,“四人幫”是如何企圖利用學校、利用大部分學生的無知及少數壞人的私心達到他們奪取政權的目的的,等等。這部回憶錄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承先同誌長期擔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領導教育理論界研究討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律中的理論問題。例如,關於學習鄧小平同誌“三個麵向”的題詞,關於教育方針、素質教育、教育現代化的討論等,可以說引領著教育理論研究的方向,使中國教育學會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並成為教育部門有力的參謀、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親密朋友和夥伴。

承先同誌在教育研究中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自覺地以“三個代表”為準繩來開展教育研究,想廣大群眾之所想,在人大常委會工作時為基礎教育呼籲,親自領導教育實驗區的教育實驗。

承先同誌既堅持原則,又注意聽取不同的意見,發揚學術民主,從不以勢壓人。他與華中師範大學肖宗六教授關於教育方針、關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兩次爭論,就是實際的例子。這在回憶錄中都能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