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十一卷:雜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1]

——寫在《基礎教育參考》創刊一周年之際

江澤民同誌200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慶典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道:“要密切關注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教育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借鑒世界上先進的辦學經驗和管理經驗來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現代教育原本是國際性的。我國現代教育製度的建立從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頒布的癸卯學製算起,到現在剛好經過了一百年。起初,我國的學製模仿日本,後來以美國學製為藍本,新中國成立以後向蘇聯教育學習;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又引進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當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並沒有丟掉我國自己的教育傳統,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始終是我國教育的基本精神。我國現代教育就是在不斷吸收的世界各國優秀教育經驗與我國自己的教育傳統的衝擊融合中發展起來的。

今天,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國際交通越來越便捷,信息交流越來越快捷,每一個國家的每一項改革會迅速傳遍全世界。大量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在異國工作的專家和顧問,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會議,學者間的往來,都促進了國際教育文化的交流。

教育的國際性和開放性關係到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缺乏信息交流,就會使我國的教育止步不前,就不可能培養出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人才,我國的科學技術就會落後於世界。“**”十年的教訓是深刻的。因此我們要不斷關注國際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了解各國教育改革的新動向,學習先進理論和經驗。當然,學習不是照搬,而是結合我國的實際,把別國的經驗經過消化、吸收,變成我們自己的經驗。國外有些經驗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有用,甚至還帶來過一些失敗的教訓;但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隻要我們認真學習,勤於思考,一定會從中得到有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