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二卷:基礎教育

課堂教學:一把“雙刃劍”[1]

課堂教學是創新教育的基本環節。有的教師課講得又多又細,隻注重教學結果,學生隻會死記硬背,不會舉一反三。有的教師注重教學過程,給學生留有思考餘地,結果學生能觸類旁通。可見,課堂教學既能培養,也能抑製學生的創新精神。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創新教育,其實創新教育並非是一種獨特的教育,它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是最基本的環節。不僅因為課堂教學是學生的主要活動,還因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一個人沒有知識,何來創新?沒有基本能力(包括思維、記憶、想象等),何來創新?創新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紮實的基礎知識,二是創造性思維。創新並非異想天開,而是在紮實的基礎知識上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運用創造性思維,舉一反三,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使學生既掌握好基本知識,又充分發展他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思想。

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得越多越細好呢,還是留有餘地,讓學生多思考一下好?有一種教師,教學很認真,對課文分析得又細又透,結果學生能準確地掌握教師教的結論,卻不會去思考別的結論。另一種教師隻講解課文的基本要點,更多的是提出問題,並留有足夠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結果可能得出多種結論,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我想大家都會讚成第二種教師。但是為什麽第一種教師在現實生活中還大量存在呢?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怕考試指揮棒,考試往往隻考知識,不考能力;二是思想不解放,不相信學生的能力發展了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都是好心,結果卻適得其反。

教學是重結果還是重過程又是兩種不同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往往隻重視學習的結果,學生能夠把教師講的結論記住就能考一個好分數。但學生對某種結論往往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他掌握的知識也隻是一種死的知識。這種學習過程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思維,提出不同的問題和見解,從而培養起獨立思考、既不盲從又不固執己見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