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二卷:基礎教育

從語言的功能談到小學外語教學[1]

——在2003年小學外語教學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語言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我想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一字不識的村婦,生下孩子,就知道要教他說話。為什麽?因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有了語言,母子就可以溝通。語言又分口語和書麵語。口語不易保存和傳播,書麵語的傳播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極大的優勢。當然現在發明了錄音機,可以把口頭語錄下來,但已是近代的事。我國古代書麵語和口語是不一樣的。這可能與我國的方塊字有關,我國語言不是拚音,無法把口語用音符記錄下來,方塊字又很難寫,於是我國書麵文字就很簡潔,但也很難學。《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翻譯成口語,就要寫一大段。後來五四運動提倡白話文,書麵語和口語就接近了,大大便利了兒童學習。但是,還是有不相同的地方。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語言和文字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他說:“口語和書麵語,一個用嘴說,一個用手寫、用眼睛看,當然不是一回事。可是口語也可以記下來,用手寫的也可以念出來,用的字眼基本上相同,詞句的組織更沒有多大差別,自然也不能說是兩回事。”[2]實際上口頭語和書麵語還是很不一樣的。我國口語中的方言多得不計其數,許多方言無法用文字寫出來。漢語的書麵語卻是全國統一的。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學校教育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學習語文。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發展的工具。人的發展主要有兩方麵:一是智力(包括道德),二是體力。智力發展的核心是思維的發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沒有語言,思維就無法表達,也無法發展。當然,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思維,還有爭論。但這是講人的起源的時候的狀況。一旦人類的語言發達了,人就靠語言來思維。所以,不同的語言方式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民族語言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小學生學語文不僅是學習字、詞、句、篇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他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