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教學質量?人們天天在講要提高教學質量,但很少研究什麽叫教學質量。因為我們的教學實踐就是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習以為常,似乎不需要解釋就可以明白。其實,對教學質量的理解是多元的,不同的教育主體,對教學質量的認識是不同的。政府認為按照政府製定的教育方針、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就符合質量要求;教師認為把預定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了就達到教學質量的要求;家長認為能讓自己的孩子考上高一級的名牌學校的教學就是高質量的教學。因此,所謂教學質量,是指人們對於學校培養人才活動的期望,反映人們對教育的一種需要,或者說教育質量(包含教學質量)是滿足個人、群體、社會明顯或隱含需要的特性的總和,是對教育活動的價值判斷。
那麽,教學質量是不是沒有什麽客觀標準呢?當然不是。教學目標是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青少年發展的特點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而製定出來的,是政府、學校、家長所公認的,是升學和就業選拔的標準。因此,一般認為教學活動能達到教育目標就是高質量的。正如英國學者Christopher Ball所說的,質量在本質上就是對目標的滿足和符合。
事實上,教學目標也是難以測量的。教學目標包括了學生經過教學活動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多少和質量,還包括學生由此而得到的智力的增長。前者比較容易測量,後者就難以測量,因此,人們通常把最終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其實這是很不全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