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
有人說“文”這個漢字就是表示“人”的正麵,所以我想,這也就是說無論“文明”還是“文化”,其根本都在於“人”。
下麵我想就文明、文化的淵源回顧一下曆史。
在古代,中國、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印度這“四大灌溉文明”最為著名。受黃河與長江、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尼羅河、印度河的澤被,這些地區的農耕得到了發展,發展了較高的生產力,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形成了高度的城市文明和早期的王朝。在東方(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下,古代地中海文明產生,後來發展為古希臘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落後,從西方入侵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又創造了古代印度的文明。
在這些文明所在的富饒大地上,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出現了世界史上非常重要的各種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如貴國有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列子等哲人,印度有《奧義書》哲人和釋尊,伊朗有佐羅阿斯塔,巴勒斯坦有《舊約聖經》的先知們。在古希臘有自然哲學家們和體現了哲學深化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師徒,還有雅典的民主主義。可以說高水平的文化之花在當時競相綻放。
眾所周知,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將這個時代稱作“軸心時代”。[20]但我們不能忘記,公元前1000年前後的中美洲文明和公元前2000年前後南美的安第斯文明也已形成。因此,現在將“四大文明”擴大為“六大文明”的觀點普及開來。
其後,在歐洲以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和基督教等為基礎形成了西歐文明,在南亞形成了印度文明,在中東形成了伊斯蘭文明,等等,各地獨特的文明建立起來了。
湯因比博士認為,世界史上衰亡的和現存的各種文明共有二十一個(後來他修改為二十三個,最後修正為三十一個)。另外,曾給湯因比博士造成巨大影響的德國曆史哲學家斯賓格勒提到過八大文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