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佛教各宗在與中國思想的融合中發展

池田

感謝您用簡明流暢的語言娓娓描繪出了悠久的中國文化史長卷,指出中國通過與其他許多國家和民族的交流使文化得到不斷的發展變化,從而有新的創造,其中也談到了佛教與儒教的交流史。我作為佛教徒,很讚同您對中國曆史上佛教的傳入、變遷所做的深入考察,但我還想以佛教史為主做一點補充。

公元元年前後,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但與當時中國文化差異很大。佛教是在與中國文化的相互影響中不斷變化的。印度佛教對中國的思想、文學、藝術、建築乃至風俗習慣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但與此同時,它也在接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過程中轉變為中國佛教並大放異彩。

印度佛教與中國文化的宏大對話是在從梵文經典向漢譯經典的翻譯中開始的,這兩大異質的思想體係之間的規模巨大的翻譯成為一種思想的哲學的對話,堪稱人類曆史上的壯舉。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產生了格義佛教。[46]從401年鳩摩羅什到達長安以後,真正的佛教傳入就開始了,中國人開始準確地理解大乘佛教的“空”、中道論、業論等[47]。在龐大的佛典翻譯的基礎上,宏大的中國佛教也結出碩果。六朝之後,時至隋唐,印度佛教中所沒有的中國佛教即宗派佛教開始形成。眾所周知,從印度經絲綢之路、西域傳來的印度佛教經典被不斷譯出,於是開始有了中國佛教的“教相判釋”[48],它建立在中國對經典的比較與價值判斷的基礎之上。

由是,宗派佛教競相發展,終於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佛教。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中心,三論宗以《三論》為主。唐代以後,有了以《淨土三部經》為中心的淨土宗,以《華嚴經》為中心的華嚴宗,還有現在禪宗的雛形南禪宗、法相宗、俱舍宗,唐代中期以後,還從印度傳來了密宗。所有這些宗派幾乎都傳入朝鮮半島,並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培育了日本人的精神土壤。在日本,有聖德太子以後的南都(奈良)六宗,有平安時代的天台宗和真言宗,特別是在天台宗這一支,出現了以日蓮大聖人為首的鐮倉佛教的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