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開始大量閱讀語文教學雜誌上刊登的文章,尤其是裏麵那些有名的老師的文章。看了一兩年,最大的一個感覺是沒有理論。我是帶著疑問來看這些文章的,但這些文章都沒有解釋我心中最大的疑問:語文是什麽,老師們都在說著他們自己每天怎麽在上語文課,他們說的我都在身邊的老師身上看到了。但我想知道的是你為什麽要這麽上,你依據什麽選擇了這樣的教學內容,選擇這種教學模式,使用這種教學方法,這和你理解的語文有什麽關係,你為什麽說你的這些選擇都是對的呢?我從這些文章裏沒有找到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而且我慢慢也看出來了,老師們也根本沒有想給出這個答案,這樣的問題,根本就不在老師們的研究視野中。相反,我提的這樣的問題以及我這樣提問題的方式,好像都很容易被老師們斥為理論脫離實際、學院氣的閉門造車、不解決實際問題、誇誇其談、空洞無物、虛無縹緲。但是,理論難道是沒有用的嗎?語文教學難道不需要理論嗎?理論之所以是理論,不正是要為我們解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嗎?我們不把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搞清楚,用什麽來分析、指導我們的教學實際呢?我陷入痛苦的思考中。在大學,我的興趣是哲學和美學,畢業以後,也主要是看這方麵的書,現在轉過來看語文教育方麵的文章,很自然地就有一個對比。我的整體感覺是我們的語文教學研究在理論水平和學術規範方麵與其他社會科學研究存在一個較大差距,我們普遍存在一種對理論的鄙薄,尤其是漠視基礎理論研究。而任何科學的研究,如果缺乏基礎理論的強有力的支持,是注定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的。於是,我的語文教學研究,就從語文教育理論批判和理論反思開始。若幹年後,當我把我的語文教學方麵的論文集結出版的時候,我把這一部分文章冠以“理論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