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人類學研究結果,撰寫人類學研究報告,是人類學研究最終成型的標誌,也是人類學研究的最後一個步驟。書寫對於研究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書寫是研究者和讀者溝通他們觀點的方式,一個人類學的研究,無論其田野調查做得多麽出色,也無論其資料搜集得如何齊全,理論分析設想得如何縝密,如果研究者不會將所思所想準確地通過精彩的語言告知讀者,那麽這個人類學研究就遠不能算作成功。
人類學研究報告中有幾個要點是必須要注意的,首先是要選擇合適的寫作風格,對於不同的研究者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寫作風格,有些研究者擅長長篇累牘的資料解讀和理論建構,而有些研究者則擅長通俗易懂的詼諧、有趣的語言,人類學研究從來沒有一種模式是普遍適用的,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資料的呈現和理論的講述,關鍵是要在豐富的資料麵前一針見血,避免陷於語言的陷阱而無法準確、利落地表達觀點。[1]
其次,研究者在撰寫人類學研究報告時,反思是始終要堅持的寫作態度。盡管,個人價值觀始終無法避免會影響到研究的結果呈現,但是,任何一個嚴謹、負責任的人類學研究者,在從事研究報告寫作時,都應時刻反思自己是否有意識地規避研究中的某些資料;為了闡述研究問題,是否有意忽略某些持相反觀點的資料;是否一直在利用研究對象去闡述問題,卻沒有為研究對象全麵地表達其想法和意願;是否為了突顯結論,構建理論而在有意誇大研究發現。總的來說,資料的呈現及分析一定不能遺漏研究對象的觀點,研究者要全麵、深入、準確地闡述研究對象的真實想法和研究情境的全貌,給讀者一個全景式了解研究對象的機會。學者自律是質的研究的所有的學者都需堅持的價值立場,尤其是到了研究成型的最後一步——研究寫作階段,這些反思更是應時常不怠,而對研究者形成經常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