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研究方法

一、人類學研究的學科特性

人類學到底是什麽樣的學科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前麵在介紹人類學的概念時我們已經提到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對人類學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狹義人類學的概念,在英國學術界,狹義的人類學也被稱之為“社會人類學”;而在美國,狹義的人類學則被稱之為“文化人類學”。雖然目前歐美學者對人類學的概念趨向於將以上兩者結合在一起,但我們仍然不難看到人類學發展史上曾經出現的對人類學定義的眾說紛紜的看法。

而人類學的學科定位在中國則顯得更加複雜。在我國,人類學和民族學的概念在剛被介紹過來的時候其實基本是相同的,事實上,早期的中國學者也很少在兩個學科上做嚴格區分。但在1949年之後,我國的民族學研究開展越來越強調以少數民族作為研究對象,主張民族學研究應主要研究少數民族問題,為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現狀做貢獻的傾向成為民族學研究的主流。而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人類學作為“資產階級學科”,—直受到冷遇並被相繼撤銷,這一時期的人類學,作為一個學科長時間甚少被提及而一蹶不振。[1]其實,從學科發展曆史來看,人類學、民族學甚至社會學的內涵及其外延都有相當部分的重疊,在研究對象和方法方麵也有部分相似,對這幾個學科當然要有界限區別,但強行割裂幾個學科重疊的界限,並人為地進行野蠻區分卻也是不可取的。

而從人類學的發展曆史來看,人類學研究首先是文化研究,而在泰勒看來,文化,這種人類學行為和思想的體係,遵循著自然的法則,是可以用科學方法加以研究的。[2] 而文化研究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開放性,這也決定了人類學學科開放性的特點。文化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的複雜問題,研究文化的過程中,研究者往往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包括社會科學的、人文科學的,甚至可能也包括自然科學的知識。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及結果也會對其他學科產生影響,如隨著人類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類學分支學科湧現,如教育人類學、政治人類學、社會人類學,等等。需要探討人類文化現象的學科非常多,既然人類學是以探討文化為主的學科,那麽相應的人類學分支的紛紛出現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