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果
我能理解強烈的情緒是如何積累的,以及自己有可能被其壓倒。
我能意識到自己開始被情緒壓倒,並且能夠冷靜下來。
·課前準備
(一)教學場地及材料準備
教學場地布置為小組教學形式;材料:幻燈片,積木,小紙條。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準備
需要注意區分本節課與專題二“爭吵與和好”(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中關於認識和管理憤怒的幾節課之間的區別和聯係。相較於“爭吵與和好”專題中強調對憤怒情緒的關注,本節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理解情緒自身所具備的隱蔽性和累積性的特征,以及情緒可能會引發的情緒後果。本節課的後續課時是六年級專題五“喜歡我自己”的主題四“不要被情緒控製”。教師在教授本課之前可以提前閱讀六年級教材中的相關課時,以理解和體會不同年級知識點之間的遞進聯係和難度區別。
(三)教學組織方式概覽
熱身活動:堆積木。
主題導航:情緒與行為的關係。
探究與體驗:理解情緒。
總結與反思:冷靜策略。
·學習過程
(一)熱身活動:堆積木(3分鍾)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把身邊的積木盡可能地堆高,觀察當到達一定的高度的時候,積木會有什麽變化。”
堆積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積木達到一定高度時,有倒塌現象。
“有時,我們的情緒也會像堆積的積木越積越多,到一定的極限時,可能還會被情緒壓倒。”
堆積木時,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應關注積木堆高後倒塌的現象。
(二)主題導航:了解情緒與行動的關係(5分鍾)
“同學們,在某一事件中,我們感到恐懼或受到某種語言或行動上的威脅時,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麽變化,又會采取什麽樣的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