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標識形成
第一,學生工作參與形成學校整體文化標識,尤其是校歌、校徽、校旗。它們作為學校的文化標識,具有鮮明的象征性。學生工作直麵學生的成長需要,可以參與甚至主持形成相關文化標識。另外,學校裏的相關證書、學習材料、道路與樓宇命名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工作參與其中的文化活動。例如以下證書、獎狀、徽章、筆記本封麵等,都是上海市育才中學的自主創造(見圖5-1)。
圖5-1 學生的設計作品
第二,學生領袖的培養。學生領袖可以是學校學生組織的負責人、社會活動中的誌願者、科技創新活動中的骨幹等;可以是通過重大活動或相關契機,成為外界熟知的學生代表。他們以較強的學生認同為基礎,以綜合的領導力為突出素養,是學生的典型代表,是一所學校的形象代言人,更是學校文化的具體承載體。對於學校而言,在學生群體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創造條件,促成學生領袖的出現,將強有力地推動學生文化的發展,並不斷更新相關發展生態。同時,要拓展學校評價體係,通過多元評價內容的形成、多元評價方式的展開,促成多元學生領袖的出現。
第三,相關專題總結、研究成果等。通過相關研究,學生工作領域可以形成基於品牌活動的品牌觀念、理論、策略與運行模型。上述內容不僅是學校學生工作自我更新的重要保障,而且可以通過學術性傳播,產生相關學術影響或社會影響。這就需要學生工作負責人能夠敏銳地發現、判斷,更需要高質量地提升、形成與傳播,從而為本校學生工作發展創造優良的外部生態,為當代中國學校學生工作的整體發展做出內在的貢獻。
(二)學生基礎素養提升
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儀容儀表等,是學生工作領域的基本內容構成,在部分學校甚至會成為核心內容構成。就學校管理而言,如果隻停留於常規管理上,則很容易陷入呆板的操作、規訓的思路中。如果從學生文化建設的意義上來策劃與組織,則會具有新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