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管理學

三、學校生活時空優化

(一)學校內生活空間拓展

學生在校生活時空為學生發展提供直接的條件。如果學生每天一入校就必須朗讀、寫作業,如果學生隻能在自己班級內活動,那麽,這一局促、狹隘的生活時空也難以培養出大氣、靈動的學生。

生活時空的拓展,體現在物理時空的拓展上。這要求將學生入校後至上課前的時間還給學生,允許學生自由交流;將課間時間還給學生,保障學生休息、調整的時間;保障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尤其是學生社團活動時間、體育活動時間等。就空間而言,學校體育、文化場所要向學生充分開放,提倡學生借助學校豐富的教育設施來學習和發展,同時學校需要提升學校設施的教育品質,基於學生立場來進行設計與運行。寄宿製學校還可以將學生寢室作為教育的重要空間,借助這一特殊的生活空間,提升學生自治自理的意識與能力。針對學校缺乏與外部世界互動的空間格局,除了走出校園開展教育活動外,還可以在校園內通過植物園、動物角、科技創新實驗室等特殊場所的建設,將社會與自然資源引入校園之中。

生活時空的拓展,體現在交往時空的拓展上。學生在校內的交往對象,除了本班級同學之外,尤其要建立與不同班級、年級乃至於不同學段學生的交往關係。在跨年段的交往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同時,學生與教師的交往,對學生而言有著多元的價值。學校管理者本身就要努力成為學生交往的對象,並要通過文化建設、平台搭建,促成師生多元交往狀態的形成。

生活時空的拓展,體現在虛擬空間的開發上。在信息化社會中,我們不能回避虛擬空間的存在與發展。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上,以積極的方式拓展網絡空間,通過班級、年級、學校網站、博客、帖吧、微博等方式開展交流、對話,將逐步成為學生工作的內容構成與實踐載體。盡管新問題很多,但這一空間已經存在,學生已經參與其中、受其影響,並需要得到學校管理與學校教育的引導。可以說,它在挑戰著當代中國學生工作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