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等教育卷

四、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機製,建立科學、規範的學費征收製度和學生資助製度

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機製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與政府宏觀調控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且最終是高校在麵向社會自主辦學中,順應市場經濟規律,自主融資的結果。

(一)完善個人與國家共同承擔教育投資的體製

我國實行的大學本專科學生繳費上學的政策,開創了個人與國家共同承擔教育投資的新體製,現在學費已成為高等教育經費的一大來源。高等教育是一種有償教育,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盡管國家還必須對高等教育給予大力支持,但更要積極引導公民個人的教育消費,科學引導家庭教育投資,形成完善的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籌措經費的機製。

(二)建立科學、規範、靈活多樣的學費征收製度和學生資助製度

近幾年高校學費普遍上漲,每年學費的征收與調整問題幾乎牽動每個人的神經,要建立科學規範、靈活多樣的學費征收製度。高校在學費上調前應公布賬單,剝掉不合理的經費,科學核算出清晰的生均培養成本。目前,高校的一般做法是把所有辦學經費平攤到每個學生身上,這樣核算的生均培養成本顯然虛高。所以,一定要進行合理的成本分攤,不能讓受教育者承擔的比例過高,這樣才能使製定的學費標準更為合理。另外,為了不使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由於經濟原因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應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學生資助製度,以緩解一部分學生的經濟困難,使一部分低收入家庭乃至中等收入家庭的子女獲得繼續求學深造的機會,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第一,建立新的學生貸款製度。要製定有關法律文件,使學生貸款製度的建立和實施具有法律依據;另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學生貸款管理係統。第二,設立多種形式的獎學金。按照不同的資金來源,獎學金可分為政府獎學金、行業獎學金、企業獎學金和個人獎學金等。第三,設立助學金。根據一定的規程,資助經濟狀況低於一定水平的學生,盡可能地保證每一個通過正常程序升入高校的學生具有相對公平的受教育機會。第四,製訂勤工助學計劃。一方麵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得日常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另一方麵還可以通過勞動鍛煉學生意誌,培養自強精神。第五,實施學雜費減免政策。另外,要探索銀行、高校、社會中介機構協調合作的借貸管理體製,結合社會信用機製建設,促進貸款的發放和回收,同時加強貸款資助的信息服務,使弱勢群體得到充足、有效的信息,以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和社會的公平。[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