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政策與法律卷

二、高等教育改革成就斐然

(一)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增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僅體現在高等教育規模從穩定發展到急劇擴張,也體現在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關係逐步理順。經過40年的努力,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跨越。從總體規模上看,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已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例如,1978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不足1%,全國本專科在校生隻有85.63萬人,研究生1.09萬人;2007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3%,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700萬人。在高校招生數上,1977年,全國普通高校錄取本專科生27.3萬人,次年增至40.15萬人;1997年,普通高校錄取本專科生數首次突破百萬,達到100.04萬人。1999年開始,全國共招收本專科生154.86萬人,研究生9萬餘人,本專科招生數比上年增長43%。由此,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拉開了“擴招”的大幕。2004年之後,增長速度放緩,2007年發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適當控製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並將毛入學率達到25%作為“十一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在高校數量與在校生數上,1977年,我國普通高校隻有404所;2007年普通高校數量達到1908所,增長了近4倍;普通高校在校生數量從1977年的62.53萬人增長至2007年的1884.90萬人,增長了近30倍。在研究生規模上,1978年共招生1.07萬人,2007年研究生的招生數增長到36.06萬。在一定程度上,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跨越式發展已經完成,開始進入逐步發展、穩定規模、重在提高質量和實現公平的階段。

2010年頒布的《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繼續實施“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繼續實施“211工程”和啟動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幹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的目標。自《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根據2014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在實現跨越式發展後持續增長,提前完成了《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階段目標任務。比如,2014年,在校生規模達到3559萬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數量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5%,提前完成了《教育規劃綱要》預定的36%的階段目標任務。2000—2014年,高校錄取人數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0.7%,錄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是1978年的12.3倍。每十萬人口平均在校大學生數增幅超過3倍,畢業生占當年新增城鎮人口比例從12.86%提高到61.62%,高校畢業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