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決策。決策,並非一人之能事,尤其在今天這個知識與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個體的經驗與智慧很難有全局性的把握。這就要求管理必須要遵循民主化管理原則,學校管理亦是如此。學校中的人力資源主要是教職工,主體為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學校實行民主化管理是教職工參加學校的管理活動、行使民主權利的具體體現,其優點在於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監督學校各級管理人員的權利,能夠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熱情。
案例分享
運用民主化管理原則,破解學校幹群關係緊張局麵
李校長認為,教師的工作是需要被認可的,他們可能不計較獎金,卻也很看重榮譽。五個人,隻有四個榮譽,怎麽辦?以前的做法是校長說了算,那樣會傷害一些教師的感情。“一把手”決策比較簡便,但後遺症比較多,民主決議雖然程序比較複雜,但科學性、有效性比較高。去年,李校長改變了“一錘定音”的方式,而是把榮譽的評選標準公布出來,教師對照標準,自己衡量,報名參評。報名之後,由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對照條件進行審查,最後由校務委員會投票決定。學校校務委員會由各方麵代表組成,以前它起到了智囊團的作用,現在又具有了參與重大決策的功能。
學校在教師培訓方麵有一個創新點,就是建立“名師工作室”。目的是要發揮名師的示範作用,加快年輕教師的成長。建立名師工作室首先涉及由誰來當名師。學校通過自薦、材料審核、學校考核、校務委員會通過和公示等多重程序,規範遴選過程。名師確定後,要簽訂名師工作協議,規定名師有哪些權利,哪些義務。學期結束,還有一個考核程序,名師要對校務委員會做一年的工作匯報,然後由校委員會投票表決,如果大家不認同某個名師的工作,下一年,就不能繼續擔任名師工作。經過係列程序確定的名師,群眾認可,威望很高,名師本人也都非常珍重“名師”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