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民辦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張邦鑫[1]

【對話】 “讓孩子們學會思考”

——訪張邦鑫

陳曦 宣心騁

在張邦鑫看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關於教師的傳統定位,強調以教師為核心,隻能是1.0版本的教育。他認為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喚醒、激發、鼓舞”,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習興趣、激發鼓勵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獲得學習成就感。

超越“1.0版本”教育

教育在線:機遇往往垂青有準備的人。你創辦學而思的機緣是什麽?

張邦鑫:學而思是我在兼職中的意外收獲。在北大讀碩士時,我一學期做了7份兼職,其中就有一份是家教。一個我輔導的孩子的家長很滿意,就把我推薦給他的很多同事。由於沒有時間一一輔導,這些家長們就建議集中授課並為我找了個小禮堂作場地。受此啟發,我開始在小區裏張貼招生簡章,簡章中標明小班教學,第一次課不滿意全額退款。結果效果很好,第一次來試聽的20個家長和20個孩子,全都報名了。這就是學而思的雛形。沒想到這次兼職讓我找到了長期為之奮鬥的事業。

教育在線:據了解,你後來為了辦公司,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北大博士學位,現在想來後悔嗎?

張邦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讀博士和辦學校都是很花時間、耗精力的事,必須有所取舍。我已經讀了那麽多年書,中途退學當然有遺憾;但讓我放棄400多個員工,我覺得說不過去。人生往往不是在好與更好之間選擇,而是在不好和更不好之間選擇。如果我兩個都做,可能兩個都做不好,考慮再三,我放棄了生物學博士學位,畢竟它對我今後做學校幫助可能有限。

教育在線:人們常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而學而思似乎不這麽認為。

張邦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些都是強調以教師為核心,隻能是1.0版本的教育。事實上,一個學生學不好未必是老師講得不好,可能是學生不愛學,或者學習方法不對、學習習慣不好。所以,我們強調以學生為核心。德國有個教育學家認為,教育就是“喚醒、激發、鼓舞”:喚醒學生內心對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激發他對學習的熱愛,鼓舞他持續學習。我們提出的“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塑造品格”的教育理念,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