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頓悟“改變”
“您需要換種方式來教育我。”這句話誰能想到是出自一名剛剛上小學兩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之口呢?聽到這句話的我,除了驚訝孩子的認識事物的深度和敢於表達的勇氣外,更讓我認識到一年級工作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唯有改變自己所固有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記得那是在上早操的時候,學生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開始做操。伴隨著節奏優美的樂曲,孩子們做出了乖巧可愛的動作。陽光、音樂、動作三者和諧地融為一體,使得每一位在場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沉浸其中。臉上都流露出無法炮製的喜悅。這美好的境界突然被一聲聲告狀聲所打破。“老師小甲打我”“老師小甲踩我”“老師小甲罵我”……這不和諧的音符,一下子激起了我滿腔的怒火。我大步流星地衝過去拽出搗蛋的“小甲”嚴厲地批評了他。那刺耳的聲音把整個小操場的美好境界都破壞掉了。小甲茫然地看著我,眼中噙著淚水喃喃地說:“老師您需要換種方式來教育我。”
就是這句話一下子把我震驚了。我站在孩子麵前忽然覺得自己是那麽渺小,而孩子卻那麽高大。麵對這樣突發的事件,麵對著這位滿臉稚氣的學生,我的教育方式應是什麽?在我的眼睛裏難道隻有“學生”,而沒有“孩子”嗎?
看著小甲那噙滿淚水的眼睛,忽然覺得自己做事太簡單、太魯莽。我在用固有的對高年級學生的標準和方式來對待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茫然許久才緩過神來,讓我認識到在我麵前的不僅是“學生”更是剛剛走進校園的“孩子”。於是我慢慢地蹲下與其平視,放緩語氣說:“孩子你覺得自己對嗎?你覺得在隊列中應該怎樣?”“我錯了,在隊列中應該遵守紀律,不應該打別人。但老師你教育我的方式也不對,我喜歡你現在教育我的方式,我懂道理,不喜歡大聲的批評……”聽著這稚嫩的聲音,望著他有幾分委屈又有幾分膽怯的神色我開始自責。再想自己在近17年的教書生涯中,有多少次我在發現學生犯錯時,大發雷霆,有多少次暴躁地指責。學生們都在默默的承受著來自老師帶來的強大的壓力。試想孩子的委屈和壓力對於孩子今後的人生會帶來多少負麵影響。“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身為人師,如何傳道授業解惑?是大聲地斥責還是潤物細無聲地教育?是為了自己一時之快,還是為了孩子今後人生的長遠發展?學生無論是犯了什麽樣的錯誤,我們都沒有理由大聲斥責,因為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教育都應是無私的,都應站在孩子發展的角度去愛學生去教育學生。感謝小甲的勇敢,讓我重溫了教育的真諦。感謝小甲的那句“您需要換種方式來教育我。”警醒我唯有改變自己,才能給學生更好的更有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