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華應龍老師關於“遊戲公平”的精彩課堂,言猶在耳;學科大比武時勝利小學那位老師的嚐試,記憶猶新。今天,我也該上“遊戲公平”了。
上課伊始,問:你如何理解公平?鄧子輝說公平就是要平均分;劉新陽說公平就是不管什麽人都平等;劉俊傑說公平就是要合理,不偏心。以上是孩子們對公平的理解。那“遊戲公平”這節課,公平又謂何意呢?其實應該是對事情發展的可能性的理解,公平是指平等可能性的情況。
主題圖的活動,擲骰子,大於3和小於3的要求,是不公平的,因為可能性不同;拋硬幣,是公平的,因為正麵朝上和反麵朝上的可能性也相等,這兩點,孩子們能很好地理解。練習: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勝負,你認為公平嗎?讓孩子們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其是否公平,一巡視,18組同學中有17組孩子真正地玩起了石頭剪刀布,唯一一組選擇用圖示。
活動結束,我問:你們認為公平嗎?試驗的過程中,你們贏和輸的次數一定是相等的嗎?也就是說10次遊戲,你一定輸5贏5嗎?20次,你一定是輸10贏10嗎?既然次數不一定相等,那又何謂公平呢?結合拋硬幣試驗中各數學家的數據,揭示試驗次數越多,數據越逼近平均分,但不可能會完全相等。引導孩子思考,可能性相等,並不是指結果的相等,而是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等。那麽,唯一一組同學選擇的圖示法,是值得大家學習的。黃星月和唐天雲,將石頭、剪刀、布構建為三角形,從石頭出發,遇剪刀贏遇布則輸;從剪刀出發,遇石頭輸遇布則贏;從布出發,遇石頭贏遇剪刀則輸。通過圖示,讓孩子明白了每一種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於是乎,是公平的。
在表揚了“唯一”的“一對”後,孩子們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更好的掌握,一是試驗二是圖示,然後,孩子們對可能性相等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可能性相等,並不是指數量的完全相等。試驗,隻能為我們提供一定的數據,供我們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尋找到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