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學習的煩惱
學習心理問題是指影響個體正常學習行為和學習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狀態。學習是一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因素的失調都會導致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產生,輕則學習效率降低,重則產生厭學、逃學、休學、退學等問題。因此,了解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心理問題和有效的調節方法,能夠更好地幫助自己順利完成大學階段的學習任務。
一、學習動機及調適
大二學生王碩回憶說:“去年,我如願以償地跨入大學校門,當時,我以為上了大學就可以輕鬆地玩了,滿足感油然而生,‘船到碼頭車到站,得喘口氣,歇一歇’。況且中學時學得那麽辛苦,到了大學也該補償一下。上課看小說,下課找外校的同學和老鄉玩;早晨睡懶覺、翹課,晚上聊天或看電影,整天不學習,無所作為。這種懶散頹廢的生活伴我混過了一年時光。一學年下來,我的綜合排名竟然在全班倒數。這對於在中學長期名列前茅的我,猶如當頭一棒。到了大二,我想要振作起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既要學習新的繁重功課,還要補大一落下的課業,我感覺疲於應付,更難趕上了。”
王碩在學習上出現的情況實際上是大學生“學習動力缺乏”的真實寫照。有些學生熬夜通宵看電影,卻從來不去圖書館;廢寢忘食地玩遊戲,一翻開書本就打瞌睡;每天專心於娛樂八卦,而對專業知識一問三不知……他們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未來到底是什麽樣的,也不知道現在該做什麽。大學生學習無動力,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如無明確的學習目標,厭倦學習,逃避學習,無計劃,無成就感,無抱負和理想。
導致大學生學習動力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的原因,也有來自學生自身的原因。而這其中,最主要的還在於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動機不足不僅使得學生對學習無正確態度,不會製訂長遠的學習目標或計劃,同時也使得學生對學習不求甚解,考試應付了事,更無從談對學科的理解,深入研究以及提出新的觀點和獨特的學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