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二節 人際溝通的方式

——溝通力的解碼

新學期,宿舍裏新安裝了空調,但是因為空調開和關的問題,小瓊與舍友小茹爆發了一次爭吵,甚至冷戰了半學期。原因是小瓊覺得天氣悶熱,在沒有詢問舍友的情況下將空調打開了,而小茹在睡午覺,因為溫度太冷被凍醒了,有一些不舒服。小茹責怪小瓊一點兒也不為他人著想,小瓊覺得小茹小題大做,可以私下和她說,然後把空調關了,而不是當眾責罵她。

大學宿舍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情境,在此之前,很多大學生隻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方。進入大學之後,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們共同生在一個小空間裏,溝通顯得尤其重要。良好溝通在大學生的社會交往需要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溝通的起點是傳遞者的意圖,終點是接受者,信息傳遞的過程需要傳遞者的編碼和接受者的解碼,編碼的方式有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同時受到情緒、社交技能和周圍環境的幹擾,解碼的過程同樣會發生幹擾。所以,我們常常會忽略,傳遞者的真實意圖和接受者的確切影響並不相同(Gottman et al.,1976),這就是我們麵臨的人際隔閡(interpesonal gap)。這種隔閡常常妨礙我們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一、非言語和言語溝通

(一)非言語溝通

非語言一般指眼神、手勢、麵部表情、姿態、動作、位置、距離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個人行為表現給人的印象7%取決於用詞,38%取決於音質,55%取決於非語言交流。可見非語言交流的重要性,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根據談話內容和場合,正確運用非語言藝術,巧妙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1.目光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情緒態度變化和精神麵貌都會從眼神中流露出來。心理學家做過研究,認為最佳位置是目光注視對方的鼻梁,偶爾可以掃視對方的眼睛,千萬不要緊盯著對方的眼睛。在交談時要保持恰當的目光交流,表示關注,並鼓勵說話的人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