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1歲為王,眾人圍著討好哄騙,一呼百應;2歲為豬,在泥濘中打滾廝混,自得其樂;10歲為羊,或笑或鬧,活蹦亂跳,天真爛漫;18歲為馬,長大成人,血氣方剛,時時欲逞匹夫之勇;婚後為驢,背負家庭重擔,步履蹣跚;中年為狗,為了養家糊口,委曲求全,仰人鼻息;老年為猴,返老還童,可惜無人理會。
你同意上麵這一段話嗎?它確實有點兒簡單地將人比喻成動物,但也生動地說明了人生每個階段的特點和所麵臨的任務:嬰兒時期好奇地接受周圍的一切新鮮事物,孩提時期自娛自樂,童年時期天真爛漫,青春時期熱情奔放,成年時期成熟穩重,老年時期機能衰退。變化貫穿了人的一生,那我們究竟是如何變化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這不斷成長的一生。
一、人心理的發展
我們的生命從一個小小的受精卵開始,並在母親辛苦懷胎十月後真正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經曆心理的一係列發展。這種發展是每個人身上發生的係統的、連續的變化過程,它包括認知和社會性心理的發展,即我們前麵提到的個體心理和群體心理的發展。
人的心理發展不同於生理發展,它是與社會緊密聯係的,因此當我們走出家門跨進社會時,我們的心理會產生更多、更大的變化。而讓我們產生第一次巨大變化的社會機構便是學校,所以下麵我們將從小學說起,回首我們心理的發展曆程。
(一)童年期(7~12歲)
回想下你自己的童年,是不是已經覺得那是色彩斑斕、美麗而遙遠的過去了呢?那時我們正在上小學,我們漸漸遠離了自己喜歡的遊戲,轉而以學習為主,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主題。
小學的學習與幼兒園嬉嬉鬧鬧的方式不同,我們不僅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寫字和掌握課本知識,還要遵守學校的紀律,更“可怕”的是我們開始有了作業,每天回家都要背誦課文,不過我們可以記得很好,並常常被誇,因為研究表明那時我們的短時記憶容量在不斷地擴大,所以我們可以記得又快又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