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四節 救助生命

——讓生命更加堅強

大二女生芸芸因為割腕自殺被送進醫院搶救。躺在醫院的**,她雖然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卻拒絕接受治療。她的腦海一片混亂,但似乎又很清醒。她怎麽也想不明白,那個和她相戀了4年,她用整個身心去愛著的人怎麽那麽絕情,千呼萬喚都不回頭。他怎麽可以這樣對她說,他已經不愛她,而愛上了另一個可以和他朝夕相處的女同學。她感到自己的心被掏空了,精心守候的愛情消失了。她覺得自己被拋棄,她的心被撕成了碎片。她不知道如何麵對同學,他倆曾是同學們公認的最幸福的一對兒,如今一切都不存在了,她還有什麽臉麵活在這個世上?為什麽她要飽受痛苦的折磨和承受別人的憐憫?死可以解脫這一切,死了就什麽都不知道了,一了百了!“對不起了,爸爸媽媽,我實在受不了了,請原諒女兒的不孝!弟弟,姐姐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爸爸媽媽就交給你了。”趁著舍友外出,她拿起準備好的水果刀,向自己的手狠狠地劃去……幸虧同學及時發現,把她送進了醫院。可她依然還是想死,沒有了愛,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啊!

自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呈上升趨勢。青年大學生正處於戀愛時節,感情的挫折時有發生,失戀的滋味苦澀難忍,聰明的人會在痛苦中脫殼成長,但對另一些人而言則可能構成危機。如上述案例中的芸芸,她自信這份感情會是永恒的,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她感到如此的突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精神一下就崩潰了。情緒衝動導致了理智的完全喪失,使她認定:除了愛情,她一無所有。愛情沒有了,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活著除了痛苦沒有任何意義。她想不到其他的解決途徑,以為死了就可以解決一切。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遵循著發生—發展—消亡的規律。人和其他生物一樣,有始也有終,有生也有死。生命的本質是機體內同化、異化過程這一對矛盾的不斷運動,而死亡則是這一對矛盾的終止。傳統的觀念,把人的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為死亡的標誌,而當前公認的醫學觀念則以腦幹死亡作為死亡的標準,一旦出現腦死亡現象,就意味著一個人的實質性與功能性死亡。要真正理解生命,就不可回避地要去理解死亡,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