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蘭托宗教會議的經過和《奧格斯堡宗教妥協》
自路德發動宗教改革運動之日起,召開宗教會議以改革教會的呼聲不斷高漲。甚至在天主教會內部,也有人認為路德的運動是上帝對教會的懲罰,如果教會能實行改革的話,宗教改革運動會自行消失。1544年11月,克雷皮和約的簽訂,使查理五世與弗朗西斯一世之間的戰爭告一段落。在戰爭中贏得勝利的查理,為撲滅新教和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便與保羅三世商定召開新宗教會議。教皇一心維護天主教會的壟斷地位,其他都是次要的。教皇在關於召開特蘭托會議的敕令裏,雖然講到會議有三重目的,即克服宗教分裂、反對異端和改革教會,但重點放在反對異端上,不願多講改革,就是講改革也強調必須在教皇的領導下進行,害怕口子一開難以收拾。出席特蘭托會議的教皇代表團的代表之一,紅衣主教切爾維尼說得很清楚,必須先審定教義,以便既與宗教改革運動劃清界限,又能作為實行改革的遵循法則。耶穌會當然無條件地站在教皇一邊,會上會下積極活動。皇帝強**會必須改革,甚至認為路德派與天主教會之間好像沒有什麽不可逾越的鴻溝,不妨允許俗人領聖杯、教士結婚,可以用民族語言唱讚美詩,將部分教產用於濟貧或興辦學校,以削弱羅馬教會的壟斷地位。皇帝覺得,隻要教會實行改革了,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教會的分裂和宗教改革運動便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
大家同意開會了,可在會議的地點問題上又爭論不休。教皇不願去德國,皇帝不願去意大利,法國人對去德國和意大利開會都不感興趣。曼都亞、維琴察和康布雷都被提出來過,但最後定在特蘭托。特蘭托在今意大利北部,當時是一個意大利人為主要居民的帝國城市,屬提洛爾伯爵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