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國和西方的研究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爆發,就被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聲斥責為“異端”和“鼠疫癌病”,馬丁·路德被說成是一個“瘋子”“死硬的異端分子”,使“道德淪喪,秩序**然”,[1]簡直是十惡不赦的罪人。閔采爾更是如此。教會羅織罪狀把他們的著作列為禁書,不許閱讀流傳,抄錄印刷,否則“嚴懲不貸”。但是,真理是攻擊不倒的,對曆史做出貢獻的巨人,人民是不會忘懷的。德國是路德的故鄉和宗教改革的策源地,曆來對宗教改革有濃厚的興趣。1740—1753年,在哈雷出版《馬丁·路德博士全集》共24卷,稱哈雷版。法國大革命震動了支離破碎的德國,給德國帶來了希望。隨著產業革命的開始和資產階級的成長,要求統一德國的呼聲越來越高。於是,人們對16世紀德國革命產生極大的興趣,形成研究的熱潮。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已經做了介紹,此外,還應當提到下麵幾個人。
首先是黑格爾。黑格爾是一個曆史唯心主義者,他脫離社會經濟條件解釋曆史,把宗教改革說成是日耳曼人特殊的“民族精神”和“堅決性格”起作用的結果。但是,他又認為,曆史是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普魯士的專製製度是曆史發展的高峰。從這點出發,他認為從分裂割據走向君主專製是一個“進步”,路德的宗教改革就是從中古過渡到“現代”的分水嶺,是“跟著那種黎明的曙光升起來的光照萬物的太陽”[2]。他還認為:“偉大的革命是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中才出現的,……精神解放出來了,從路德才開始有這種精神自由”。[3]路德不是唯物主義者,但是沒有這種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費爾巴哈說得完全正確:“德國的唯物主義者不是私生子,不是德國科學和外國精神非法結合的產物,他是真正的德國人,他在宗教改革時期即已出現於世;他甚至是馬丁·路德的直係後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