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禿頭歌女》
《禿頭歌女》(副標題《語言的悲劇》),是尤奈斯庫的第一部劇作,也是最早的荒誕派劇作。
它是在一部英語課本的啟發下創作的。1948年,尤奈斯庫在用一本簡明英語讀本當教材自學英語時,發現了書中許多“令人吃驚的普通道理”,如“一周有七天”、“天花板在上,地板在下”、“人們走路用腳,但是人們取暖用電或煤”等等。他從這裏得到啟示,覺得荒誕之中往往蘊涵著哲理。於是決定用這一類不連貫的語言材料寫一個劇本。這個劇本於1949年寫成,最初的劇本名稱就是《簡易英語》,後來劇團排練時,有個演員把一句台詞中的“金發女教師”誤念成“禿頭歌女”,作者就用這名不符實的題目來強調劇本的荒誕性。
《禿頭歌女》不分幕,按場上人物的組合分為十一場。地點是一間英國式的中產階級家庭的起居室。劇中一共有六個人物——兩對夫妻和一對戀人。
劇一開始,時間是傍晚九點鍾,可是掛鍾卻敲了十七下。史密斯先生一邊讀報,嘴裏一邊嘖嘖發聲。在這奇怪聲音伴奏下,史密斯太太百無聊賴地自言自語:“喲,9點鍾了。我們喝了湯,吃了魚,豬肉煎土豆和英國色拉。孩子們喝了英國酒。今兒晚上吃得真好。要知道我們住在倫敦郊區,我們家又姓史密斯呀。”劇一開始,劇中人就顯得語無倫次。
《禿頭歌女》至少在三個方麵揭示了生存的荒誕性。
其一,由於沒有一個超越存在賦予人的生活以目標,生活變得瑣碎、不連貫、無意義,史密斯夫婦極端無聊的生存狀態證明了這一點。
史密斯太太先東拉西扯、毫無意義地嘮叨,史密斯也加入了閑扯,並且思維邏輯混亂,他把病人比作船,“大夫跟軍艦一樣健康”,看了報紙他憤憤不平:“有件事我不明白,為什麽這民事欄裏總登去世的人的年齡,卻從來不登嬰兒的年齡?真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