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二、美學主張

1.下意識書寫法

什麽是下意識書寫法呢?布勒東解釋,在最能使思想集中和開動的某處落座,讓人拿上筆墨紙硯,盡量讓思想處於消極狀態和接受狀態忘記你的天賦才能和別人的天賦才能,反複對自己說,文學是一條糟糕透頂的路,任意為之。不事先擬定主題,奮筆疾書,快得無暇細想,也不想看看自己到底寫了些什麽。第一句話肯定會自己冒出來,因為某個跟我們的有意識的思想不同的句子是無時無刻不在鬧騰著要表現出來。而寫下麵的一句話可就難了。我們的有意識的思想活動無疑會滲進這下一句話。如果第一句話就有些微意識觀念影響的話,下文可就不好寫了……要毫不遲疑地抹去那變得過於明白的句子……

在創作實踐中,蘇波和布勒東急於徹底擺脫先輩的影響。蘇波想從他所崇拜的三位先驅阿波利奈爾、雷維蒂和桑德拉的影響中走出來。而布勒東希望能夠在創作中遺忘馬拉美和瓦萊裏。這種想法將他們帶到了空虛的邊緣。雖然茫然的感覺占據了他們,但是,暫時的失望不會遮擋住他們的眼睛。

他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讓語言迸發出火花?”蘇波認為應該實行全麵的革新。於是他想放棄傳統的寫作方法,嚐試一種新的體驗。他對布勒東說,他想雜亂無章地寫作,就是說把從腦海一閃而過的東西都記錄下來。這是一種對文學作品的廢除,因為他憎恨一切傳統的文學形式。出於同樣的想法,布勒東提出了“精神分析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布勒東是在衛生隊服役時接觸弗洛伊德心理學的。1917年,布勒東閱讀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入門》一書,並一直專注於夢的解析。初期,他和蘇波進行了無休止的討論。布勒東在自己的房間裏一連幾小時踱來踱去,而蘇波則沿著塞納河畔散步,沒有目標,沒有希望。直到有一天,光明突然出現了:他們偶然在一個書店歇腳的時候,發現了一篇名叫《精神的無意識活動》的文章。這正是皮埃爾·雅內[1]於1899年在巴黎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的論文。雅內在文中提倡一種治療精神病患者的新方法:通過多次的自動寫作。為此,他邀請了一些患者去隨意寫出心中所想,無論形式和內容。對雅內來說,下意識書寫隻不過是一種新治療法的誕生,而對於蘇波和布勒東來說,這意味著一種可能,即某種新的文學創作。蘇波想起波德萊爾曾說過:“為了符合靈魂抒情的需要,一篇詩意的散文應該沒有節奏、韻腳,有一些生硬又兼具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