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的《第二性》不僅滲透著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更多的是一位女權主義先驅的思索。1972年波伏娃在接受德國女權主義者史瓦茲的采訪時,將女性主義界定為“獨立於階級鬥爭之外,專門為女性問題而奮鬥的主義”,認為女性主義總體上雖然不排斥為改變婦女處境而奮鬥的男性,但在運動中的某個階段、某種程度上排斥男性的做法對於婦女發揮獨立自主的積極作用是有利的。波伏娃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將《第二性》演繹得生動且不失深刻。
波伏娃女權理論又是與存在主義哲學緊密相聯的。《第二性》便是以存在主義為哲學基礎的女性宣言。其中大量使用了存在主義哲學術語,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與存在主義哲學一脈相承,因此波伏娃的女權理論被稱為“存在主義女權理論”。波伏娃女性主義的文學理論建樹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對男性主義文學的批評標準進行重新界定。波伏娃對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基本持肯定態度,她明確反對傳統的文學批評對女作家及其作品的貶損並為其辯護。
第二,對男性筆下的女性形象“對抗性閱讀”。波伏娃第一次對蒙泰朗、勞倫斯、克洛岱爾、布勒東、司湯達等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剖析,打破了男性文本為女性塑造的虛假神話,揭示男性對女性的性歧視觀念,倡議女性讀者識破男性文本的本質,從而維護自身利益。
第三,對傳統話語中男女對立的二元對立觀念進行批判,反對將男女兩性作為優劣、尊卑的兩個對立因素。在文藝創作領域,這種二元對立的菲勒斯中心話語導致了對女性作家及作品的不公正,甚至錯誤的評價。
第四,探尋女性自由創作的文學理想,創建理想的女性文學王國,即擺脫傳統的陳腐觀念,超越性別處境與角色,進行開放型自由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