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說:“當生活亂了套時,文學就出現了。”波伏娃這位對文學界和哲學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傑出女性,就是在用自己靈魂體驗自己生活的過程中為人們留下了一部部鴻篇巨製。
1.《女賓》
《女賓》是波伏娃的處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代表了波伏娃早期在“他人”問題上的觀點,它與存在主義哲學中的“他人觀”非常吻合。意識主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衝突關係。這部小說與波伏娃的另兩部重要作品《第二性》和《名士風流》共同確定了波伏娃在法國20世紀文學中的不朽地位。
《女賓》的主要內容取材於1933年的薩特、波伏娃與奧爾加的三角情感糾紛。羅蘭·巴特說,波伏娃是作家,通過寫下她所思所想從而為自己辯護。這一點在《女賓》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在這部小說中,弗朗索瓦茲與皮埃爾之間八年穩固而親密的關係由於格紮維埃爾的介入而遭到破壞,弗朗索瓦茲發現自己逐漸從中心人物轉化為無關緊要的角色。波伏娃避開寫此類題材慣用的心理分析手法,第一次以存在主義模式向讀者展現了“人性本質上是孤獨的”這一獨特觀點。
女作家弗朗索瓦茲和著名的戲劇導演、演員皮埃爾是一對生活多年的同居夫婦,他們采取一種很獨特的生活方式,即不結婚而保持穩定的性關係。皮埃爾充分享受這種生活方式,這給予他和其他女人交往的自由。他在和弗朗索瓦茲保持同居關係的同時,還即興地愛上別的女人並發生**關係。弗朗索瓦茲沒有嫉妒,或者說是克服了嫉妒,她相信那些事情隻是暫時的、瞬間的,是皮埃爾受男性本能的驅使爆發出的短暫**。為此她自我約束了她與其他男人交往的自由。她明明愛上了小夥子熱貝爾,但她卻克製住了身體深處的衝動。“她愛皮埃爾,別的愛情在她的生活中沒有位置”。但是她卻抑製不住心靈的某種孤獨,她把女孩子格紮維埃爾帶進她和皮埃爾的關係中,她需要由自己來照顧這個從裏昂來到巴黎的格紮維埃爾,以此來撫平心靈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