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的女權理論以及她本人的先鋒實踐活動很早便引起了具有獨立女性意識的婦女、女權運動活動家及婦女解放支持者的關注。國外關於波伏娃的研究最早、最突出、也最深入係統的無疑是關於《第二性》的。這部著作與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屋子》一起被視為女權主義運動的精神指導,開啟了當代新女權運動的先河。
《第二性》成為女性主義文學的經典,其代表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影響了後繼的女性主義批評者,甚至是以後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流派。
首先,《第二性》成為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重要理論著作,文中認為“女人並非生來就是女人,而是被動地變成女人的”,這一論點直接引導了英美女性主義批評的理論與實踐。這種兩性後天特征的形成,並非由生物因素決定,而是社會文化因素的理論後來被發展成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對立理論,成為20世紀60年代第一階段女性主義文藝批評的理論依據和出發點。
其次,對男性主義話語的消解構成女性主義批評的重要內容。波伏娃將男女兩性處境進行詳細對照,批判以男女二元對立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等級觀念,這與後繼的法國女性主義者顛覆男權主義的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再次,開創了女性形象研究的批評道路。波伏娃提醒女性讀者警覺男性文本利用文學作品的感染力進行男性意識形態的灌輸,提倡“對抗性閱讀”,以後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者大大發展並完善了這一點。
最後,超越性別的創作方法奠定了雙性和諧的基礎。從波伏娃到現在的女權主義者,大多數還是以兩性和諧的共同發展作為人類的終極目標。毋庸置疑,這一點極具有正麵意義。
作為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大師和存在主義作家的波伏娃已經被中國讀者喜愛。總體上說,波伏娃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是比較廣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