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三、荒誕派戲劇產生的曆史根源

荒誕派戲劇作為一個文學流派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之後才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荒誕派戲劇並非無源之水,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阿爾弗雷德·雅裏的《烏布王》係列劇(1896年的《烏布王》、1900年的《戴鐐銬的烏布王》、1944年的《烏布王當王八》),此係列劇被公認為荒誕派戲劇的開山之作,是法國喜劇開始向20世紀荒誕派戲劇演變的標誌。早期的荒誕派戲劇作品還有1947年上演的熱內的《女仆》和次年他的《死牢看守》。不過,文學史上通常把1950年尤奈斯庫的劇本《禿頭歌女》看作荒誕派戲劇的濫觴。此劇在巴黎的“夢遊者”小劇院演出後,在批評界引發爭論,荒誕派戲劇開始引起世人的廣泛注意。以後幾年,上演了多部類型相似的劇作,其中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劇本被迅速譯成多種文字排練演出。1958年,英國人肯尼斯·泰南著文批評尤奈斯庫作品的反現實主義傾向,引發了一場爭論。尤奈斯庫在反駁泰南的文章中比較係統地闡述了荒誕派的戲劇主張。1961年,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埃斯林出版《荒誕派戲劇》一書,為荒誕派戲劇最終正名。不過,荒誕派戲劇的兩位重要作家尤奈斯庫和阿達莫夫對這個名稱很不以為然,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作品與存在主義哲學掛鉤,所以,至今許多法國人仍習慣用“新戲劇”這個名稱。

此外,梅特林克的象征主義戲劇和阿波利奈爾的超現實主義戲劇情節荒誕、表演誇張,帶有後來被稱為“黑色幽默”的那種淒涼的喜劇性,因此也被認為帶有荒誕派戲劇的影子,阿拉貢和維特拉克等人在這一領域曾進行探索。然而,直接奏響荒誕派戲劇前奏的應推蓋爾德羅德,“他在人的微不足道麵前的痛苦和冷笑的焦慮,預示著成為新戲劇(即荒誕派戲劇)核心的形而上學問題的激烈”。在蒙泰朗、阿努伊、奧迪貝爾狄的部分作品裏,觀眾也已經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世界和生活的荒誕,而存在主義作家的作品裏,荒誕更成為作家思考的中心,這個時期的戲劇在戲劇語言和戲劇手法上進行了許多大膽的革新。不過,這些革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革新一樣,沒有構成對傳統的全麵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