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節 第一中間期

第一中間期即統一的古王國時期和中王國時期之間的一個分裂混亂時期,包括第7~11王朝前期,曆時100多年(約公元前2181—前2040)。這是一個經濟上崩潰從而饑荒不斷的時代,政治上分裂混亂,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時代。

一、第一次貧民奴隸大起義和貝督因人的入侵

古王國時期末期,王權已經衰落,地方勢力已經抬頭。在第6王朝國王佩比二世的長期統治(據說他活了100歲,6歲就登基為王)之後,古王國時期的統一局麵不複存在,君主專製的中央集權統治也崩潰了,埃及重新回到前王朝時代小國林立的局麵,各地貴族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擁兵自立。每個諾馬爾赫都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再受別人統治的小國的統治者,是一個獨立的國王,自己城市的獨立的統治者。他們往往把地方神的名字冠在自己的稱號之中。據曼涅托王表,第7王朝的70個王隻統治了70天(這些王可能是同時並立,而非互相承襲)。[83]第8王朝統治時期有27個王,建都於孟菲斯,共統治146年。[84]

由於統一局麵不複存在,灌溉係統也遭到破壞,國家對尼羅河的管理與控製也成為不可能。因此,原來的良田沃土,有的不能灌溉,有的積水排不出去,變成了沼澤地,以致蘆葦叢生,耕地麵積大幅度下降,經濟處於崩潰狀態。正像《聶菲爾列胡預言》所說:“土地縮小了,(但是)它的行政人員卻很多。土地荒涼不毛,(但)稅卻很重;隻有很少的穀物,但量鬥卻很大,而且量時總是滿得上尖。”[85]

政治的混亂,經濟的崩潰,再加上奴隸主巧取豪奪,使被壓迫者難以維持生計。

在《一個能言善辯的農夫》中,敘述了一個農民受到奴隸主欺淩的情況,雖然故事以喜劇的形式告終,但仍反映了奴隸主欺壓窮苦人民的事實。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賽克亥特的農民,從西部一個綠洲牽著驢,馱著蘆葦、鹽、木料、豆莢、果核和種子等前往赫拉克列奧波裏城去出賣。他需要通過一個名叫麥盧伊坦撒的王室總管的麥田。麥盧伊坦撒的管家亥木特讓人拿了一塊布鋪在堤上,不讓農民賽克亥特過去。賽克亥特隻有從麥地裏過去,而他的驢卻吃了王室總管地裏的麥子。於是亥木特就仗勢欺人,說:“你看,賽克亥特,我可要把你的驢帶走,因為它吃了我的小麥了。看啊,我損失多少你就得賠多少。”亥木特不僅用柳枝抽打賽克亥特,而且將他的驢子趕進了自己的牧場,於是賽克亥特便到麥盧伊坦撒那裏去控告亥木特。他講了許多好聽的話,這位總管覺得很有意思,便將此事告知了國王。國王命令他將此農民的話記錄下來給他看。最後國王下令將農民的東西歸還給了農民,並懲罰了亥木特,還將亥木特的財產和職務都給了賽克亥特。[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