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的古代埃及文化留下了數不勝數的藝術作品,包括圓雕、浮雕、繪畫以及各種各樣的工藝品,雖經時光磨蝕,仍然絢麗多姿、魅力無窮,令人讚歎不已。古代埃及大多數的藝術品都得之於陵墓和神廟,這是因為古埃及藝術創作有著很明確的宗旨,即為來世服務,為神服務。如前所述,來世觀是古代埃及人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他們把來世看作今生的繼續。來世生活包括了現世生活的一切需要:陵墓便是他們為來世準備的家;具有墓主容貌的雕像確保靈魂有所依附;浮雕、繪畫則反映他們往昔的社會地位和優越的生活環境並供他們在來世繼續享用;家具、首飾、器皿等物保證他們如在世一樣舒適方便。神廟中的藝術作品則是為了取悅於神。服務於宗教生活的思想對古代埃及藝術影響很深,可以說,宗教決定了藝術的發展,藝術是植根於宗教土壤之上的。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許許多多的作品上捕捉到古代的埃及藝術家們頭腦中閃現的靈感之光,感受到他們對大自然的真摯熱愛和他們的無與倫比的創作技巧。
一、圓雕
古代埃及雕像主要以石頭為原料,有時也用木料、金屬、象牙等做材料。
我們現在見到的最早的圓雕是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一座巴達裏文化時期的象牙雕刻的女像。從該雕像看,那時的雕刻家的技術學平還很低,還沒有掌握雕刻人體的基本方法,所以,該人像很呆板。顯然,那時還沒有形成後來埃及雕刻家所創造的一些基本的法則。古代埃及雕刻中,圓雕藝術的基本法則(實際上這個法則主要應用於有關國王和貴族等上層社會成員的雕像,因為我們看到,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形象並未按這個法則,有關勞動者的雕刻比較自由,不拘一格,生動活潑)大約是從早王朝時期才開始有的。不過,有的學者認為,這個法則在古王國時期才形成,並且定型,其特征是:(1)雕像姿勢,不論直立或端坐,其頭部、軀體和雙腿都保持垂直。立像一般采用前進姿勢,雙腿一前一後,人體重心完全均等地落在雙腳上,由於這點,盡管是邁步的動作,也依舊顯得靜止而略帶僵直。雙臂緊貼著身體,雙眼直視前方,手裏有時拿著表明身份的權杖或工具,雙手下垂,間或有抬舉等動作,仍以緊靠軀體為原則。坐像都采取正襟危坐式,上身端正,雙腿並緊,雙手按膝,或一手放在胸前。(2)頭像雕刻,除注意輪廓的相似之外,必須加上理想化的修飾。王國和貴族們的雕像一般都顯得神聖莊嚴,外貌的程式化,往往完全掩蓋了內心喜怒哀樂的感情活動,大多顯得神態木然。(3)為了襯托主題,雕像中的隨從人員,在比例上特別縮小。(4)為了滿足實感的追求,雕像一般都著色,一律用黑墨畫眼圈,皮膚、發飾、衣著等也按照實物塗彩色。(5)眼球和眼珠的裝置,是埃及雕像藝術中最突出的表現技法。這種技法在古王國時期特別流行。眼球用水晶、石英等不同的礦物做成,眼珠用普通烏銅製成。[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