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第八節 諺語與格言

諺語與格言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智慧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此之前,先是希伯來人,後是古埃及人享有人類最早的諺語和格言創作者的美譽,但隨著蘇美爾—巴比倫文學的重見天日,這一桂冠很自然地就落在了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的頭上。蘇美爾人的大部分諺語和格言集——即使不是全部,要早於古埃及人幾個世紀。現存的蘇美爾—巴比倫諺語和格言集有相當一部分是用雙語言刻寫的,即以蘇美爾文刻寫,字裏行間附有阿卡德文的翻譯;也有一些是隻用巴比倫方言刻寫的。刻寫的時期有的是公元前1000年代,有的則在公元前第二千紀初。但許多諺語和格言在成文以前,肯定早已在口頭文學中存在很長時間了。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諺語和格言的基本特征是,其內容所涉及的主題範圍非常廣泛。一般說來,一個民族的諺語和格言的產生和形成是以該民族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和民族習性等諸多因素為基礎的,是他們對長期的生產和生活經驗的高度和精辟的總結和概括,因此它們反過來也必須能如實地折射出該民族在一定曆史時期或社會發展階段的文化特征,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日常生活習俗等方方麵麵的內容。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的諺語和格言也同樣如此。蘇美爾—巴比倫的諺語和格言之內容或所反映的主題思想大體可概括如下。

第一,有大量的諺語和格言是反映窮人和富人生活的,它們已經反映出社會等級差別的意識,例如:

有錢人可能很快樂,

有大麥之人可能同樣很快樂,

但一無所有之人可能高枕無憂。

這段文字一方麵反映出富人過著享樂的生活,卻要常常擔心其財產被盜或遭搶劫,受此煎熬可能夜不成眠;另一方麵也反映出窮人雖一無所有,卻也有其獨特的享受,即可以安心地進入夢鄉。但這種詼諧的諺語的背後,無疑也隱藏著窮人的無奈。下麵這組格言生動地反映出了窮人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