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希臘文明

第七章 古代希臘文化02

3.宇宙生存論 柏拉圖的宇宙生存論是有關自然哲學的學說。他的後期作品《蒂邁歐篇》主要討論此方麵的問題。柏拉圖指出,宇宙有一個生成的過程。宇宙的生成需要創造者、原型和接受器。創造者是“善”,它把混亂的運動安排得有序。創造者又稱為神,它是萬物之父。原型指的是相的整體,它作為一個最高的“種”,包括了各種的相。宇宙萬物是摹仿相而生成的。柏拉圖說:“這個世界的創造主用什麽樣的模型(即原型)來創造這個世界呢?他用的是永恒不變的模型呢,還是創造出來的模型?如果這個世界是美的,而它的創造主是好的,顯然創造主就得要注視著那永恒不變的東西,把這種東西當作模型。”[42]可見,柏拉圖的原型是永恒不變的而非創造出來的,創造者和原型並非一個東西而是兩個東西。既然原型不是被創造出來的,那麽它與創造者一樣都是永恒存在的。可見柏拉圖所謂的神——創造者,顯然不是宗教的上帝,而是理性的神。他實際上是用創造者(神)這一概念,來說明宇宙生成的原因。

柏拉圖宇宙生成論中的接受器也是獨立存在的。柏拉圖指出,宇宙的元素火、氣、水、土等都是生成的,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所以它們需要有一個接受器來容納。接受器是不變的,一切變動的東西都可以在其中生存、變化和消失。柏拉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接受器的作用。他說,金子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各樣的金器,而且金器還可以不斷地被重新塑造,可是這些東西永遠改變不了它們是金子這一性質。柏拉圖所謂的接受器,實際上指的是各類具體事物的質料。盡管他沒有提到“質料”這一範疇,“但他用金子比喻接受器時顯然有質料的含義,後來亞裏士多德正是據此提出‘質料’這個範疇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