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
古代南亞人民在數學、天文和醫學等方麵也有不少成就。
在數學方麵,他們以其發明的數字(即現在的阿拉伯數字)而聞名於世。但在古代,南亞沒有專門的數學文獻傳世。我們隻能從其他著述、錢幣和銘文中了解一些他們的數學的情況。
大約在公元前800—前200年時,南亞人民創造出了原始的數字。大約公元前3世紀以後,出現了計數符號。1~9的每個數都有專門的符號,但還沒有零的符號和進位記法。後來,他們發明了零的符號。他們知道一個數乘以零得零,並說一個數減去零也不會使一個數變小,一個數除以零後不變;以零為分母時,不管加減多少,這個分數不變;一個數除以零稱為無窮量。零的發明是數學史上一個很大的貢獻。他們的數字符號被阿拉伯人學去,並由阿拉伯人傳至西方,故西方人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古代印度也是從很早的時期起便注意天文觀測。他們認識了許多星座,把黃道附近的恒星劃為28個星座,並以此為背景來觀測太陽及各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他們的曆法是1年12個月,每月30天,5年置閏,增加1個月。
印度地處熱帶,雨水很多,炎熱潮濕的氣候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所以,當地人民從遠古時代起便創立了自己的醫學,主要醫學著作有《阿闥婆吠陀》、《壽命吠陀》、《闍羅迦吠陀》、《妙聞集》,較晚的有《八支集》、《摩陀婆尼旦那》等。
雖然由於宗教的原因,古代印度的醫生被禁止接觸屍體,但他們對於解剖學十分重視。他們記載說,人身上有骨300塊、腱90個、關節210處、肌肉500塊、血管70根、**3種、分泌物7種、感覺器官9種。他們認為,生物是由氣(風)、膽(熱)和痰(水)這3種原質構成。疾病是身體這3種原質的關係有了異常或由3種原質所生的體液減少所致。病乃是身體的體液或精神的體液紊亂。他們認為熱病最嚴重,稱之為“眾病之王”。肺病被稱為貴族病。他們對天花也有記載,認為是由女瘟神所致。他們知道蚊子與瘧疾的關係,並且似乎也知道老鼠與鼠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