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傳承與博雅教育

七、銘刻與安排:自我生產的模式

沈彩《春雨樓集》的內容與形式充實而又豐富。一旦我們認識並切實感受到她對寫作與書法的專注和用心,對此就不會覺得訝異。《春雨樓集》共十四卷,依次為:卷一·賦(7篇);卷二—七·詩(253章);卷八—九·詞(66闋);卷十—十一·文(10首);卷十二—十四·題跋(61則)。《春雨樓集》刊刻於1782年,沈彩當時三十歲,這部詩文集是她十五年來勤奮筆耕、專心臨池的碩果。《春雨樓集》可視為沈彩藝術與文學成就的頂峰。其以類相從(而非依年代劃分)的內容安排凸顯了她多方麵的成就,證實了我們的詮釋。

為了付梓刊行,沈彩一絲不苟地親手繕寫,像早前繕寫陸烜、彭貞隱詞一樣。這項工作費時幾個月,於1781年完成。在這部詩文集內,沈彩記下了某些卷次準確的編竣日期。在第一卷末尾,她寫道:“乾隆辛醜又五月廿一日,書於荷香竹色亭。卷一終。”[67]第四卷末尾為:“七月巧日,薄病初起,菱茨既登,秋海棠盈盈,索笑香韻清絕,禦砑綾單衣,寫於奇晉齋之東軒。”準確的編竣日期、周遭的景致、氣味以及衣服的體感一並鐫入文本。第七卷末尾,她又寫道:“廿三日,編詩竟,寫畢。計詩六卷,二百五十三首,附錄詩十五首。”[68]胡文楷《曆代婦女著作考》於“沈彩”條附注謂《春雨樓集》以沈彩手書鐫版,很是昂貴,然亦因之增添了文集的美學價值。[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