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傳承與博雅教育

結語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是養成君子理想人格的一個過程。首先,“興於詩”,“詩教”把人內心的誠摯情感真實無偽地感發出來,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感情的基礎之上,學會“忠恕”之道,成為一個有誌向、有作為的人。同時,“興於詩”也為“立於禮”和“成於樂”奠定了感情和認知的基礎。其次,“立於禮”,“禮教”使人學會了各種行為規範以及規範內在的各種道德、倫理,讓人成為一個知禮的人,使得作為群體的個體能在社會中立足。同時,“立於禮”為“興於詩”和“成於樂”提供了依據,它是“詩教”和“樂教”的本質。最後,“成於樂”,“樂教”使人獲得快樂,陶醉在音樂中的個人,與萬物融為一體,忘記了現實中私欲,獲得審美超越,達到美和善、個人和社會、感性和理性合一的境界,從而使人成為一個具有君子人格的人。

(作者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跨文化研究院2013級美學研究生)

[1] 《論語·泰伯》。

[2] 《論語·為政》。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54頁,北京:中華書局,2012。

[4]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論語》,17頁,北京:線裝書局,2006。

[5]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論語》,第17頁。

[6] 《論語·陽貨》。

[7] 劉寶楠:《論語正義》,689頁,北京:中華書局,1990。

[8]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79頁,北京:中華書局,1990。

[9] 程樹德:《論語集釋》,529頁,北京:中華書局,2012。

[10] 劉寶楠:《論語正義》,689頁,北京:中華書局,1990。

[11]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79頁,北京:中華書局,2012。

[12] 劉寶楠:《論語正義》,689頁。

[1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79頁。

[14] 劉寶楠:《論語正義》,6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