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傳承與博雅教育

三、音樂教育的目的

音樂教育的目的何在?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卓越是人類孜孜以求的。”[26]亞裏士多德所生活的時代,希臘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對於卓越的追求。這種卓越不僅表現在先進的思想上,在自然科學、天文、數學等多領域均有體現。在這個世界文化思想史的“軸心時代”希臘人創造了無數奇觀,無論是西方文明的源起,抑或是奧林匹克聖火的綿延不絕,足以可見希臘是一個奇跡。亞裏士多德生活在這樣一個傳奇的時代,自然向往於追求其理想中的至善城邦,而他也將這種追求的落腳點之一放在了對於卓越公民培養大有益處的音樂教育之上。

亞裏士多德認識到至善城邦的建構重在對卓越公民的教育。在談及教育問題時,他皆將教育的核心目的指向了公民德性的培養問題上,而音樂教育之所以備受亞裏士多德的關注,也因其可內化公民心靈,培養其優良之德性,高尚之靈魂,對於卓越公民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因為此三者皆為卓越公民之必須,卓越公民又是至善城邦建構之必須。而以最為卓越之公民,建構最為理想之至善城邦始終是亞裏士多德追求的目標,因此,這便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

亞裏士多德提倡音樂教育的目的還在於,他認為音樂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他說:“音樂在於對現實世界的摹仿”。音樂屬於藝術,在談到藝術的起源問題時,亞裏士多德曾談到了兩點,首先,他認為摹仿是藝術的本質,摹仿出自人的天性,人具有摹仿的本能。其次,音調感和節奏感也出於人的天性,[27]而音調感與節奏感是構成藝術的形式方麵的重要因素。特別對於音樂、詩歌、舞蹈更是如此。也就是說亞裏士多德認為人天生就具備摹仿的能力,我們出生便能感知到音調感和節奏感的存在,即我們生來就能感知音樂,感知這個現實世界,因為音樂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摹仿。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摹仿,音樂可以其獨特的方式體現出特殊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