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中熱情狂舞——維瓦爾第的四部小提琴協奏曲集Op.3、Op.4、Op.8、Op.9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是18世紀上半葉意大利最重要的作曲家,也是歐洲巴洛克晚期最具影響的作曲家之一。當時代邁入1700年後,維瓦爾第的先師和同胞科萊裏在17世紀末所創立的以“慢—快—慢—快”四個樂章為結構與節奏特征的古典大協奏曲,早已經成為18世紀初歐洲占主導地位的器樂曲體裁。可是,對於年青一代的作曲家來說,大協奏曲已經幾乎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難以符合他們日益提高的創作要求和不斷增強的創作能力。此時的意大利正歌劇正如日中天,影響遍及全歐洲。受正歌劇中討巧迷人的華麗的詠歎調的影響,托雷利、阿爾比諾尼、維瓦爾第等一批意大利新生代作曲家開始嚐試采用一種嶄新的音樂體裁,突出獨奏樂器在整個樂隊中的作用,用獨奏樂器來表現正歌劇中的詠歎調,弦樂隊和通奏低音對此進行反複,以取代以樂隊合奏為主、獨奏樂器為輔的“過時”的大協奏曲。在這種環境下,專門圍繞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而寫的采用“快—慢—快”三樂章結構的協奏曲誕生了。維瓦爾第的協奏曲,特別是他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當時協奏曲這一體裁最具代表性的範例,對整個18世紀的協奏曲和巴洛克晚期器樂曲風格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作為那個時代傑出的作曲家,維瓦爾第在創作多產上是出了名的,而且寫作十分迅速,他僅用五天時間便可完成一部歌劇(如《蒂托·曼利奧》),還曾對到意大利旅行的18世紀法國貴族作家德布羅斯(Charles de Brosses)說,他寫一首協奏曲的速度比謄寫員抄寫一遍的速度都快。在協奏曲領域,維瓦爾第一生所創作的各種樂器的協奏曲有500餘首流傳至今,其中為一把和多把小提琴寫的協奏曲數量最多,除了下麵扼要介紹的四部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集——《和諧的靈感》Op.3(L’Estro armonico)、《異乎尋常》Op.4(La stravaganza)、《和諧與創意的試驗》Op.8(U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和《裏拉琴》Op.9(La Cetra)以外,還有四套無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集Op.6、Op.7、Op.11和Op.12,另外還有大量非成套出版的中、晚期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共230餘首,創作數量極為驚人。因篇幅所限,本文隻對四部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集做概括性的介紹,對其中的每一首協奏曲不展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