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三、外來的醫學及藥物

1981年,由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眼科專家唐由之等6人組成的中國傳統醫學考察團到印度訪問。他們在印度北方城市貝拿勒斯向傳統印醫研究所的上百名印醫專家播放了由中國考察團帶來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記錄的是中國醫生做“金針撥白內障”手術的情形。當印度專家們看完此片後,熱烈鼓掌,持續不斷。因為中醫所采用的這種技術原本來自印度,曾被稱為“金篦術”。

“金篦術”又稱“金篦決障術”,是一種治療白內障的技術,後來這一技術在印度失傳了。而此刻它卻經中國醫生之手得以複活,並重新傳回印度,這實在是一件值得印度傳統醫生高興的事。這種技術起源很早,在北涼曇無讖所譯的《大般涅槃經》中就有“如百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篦抉其眼膜”[26]的說法。“金篦術”在唐朝非常有名。著名詩人杜甫就有“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杜甫《謁文公上方》)的詩句。劉禹錫也曾向在唐朝的印度人求醫。他在《贈眼醫婆羅門僧》詩中就寫道:“三秋傷望眼,終日哭途窮。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當然,也有治療失敗的情況。鑒真東渡之前,便因暑熱之故患有眼疾。當時有胡人自稱能治療眼病,鑒真便讓他去治療,結果因治療失敗而導致雙目失明。許多學者認為,該名胡人就是遊曆唐朝的天竺醫師。

除了天竺醫師之外,大秦的醫師也是善於治療眼疾的。唐人杜環在《經行記》中曾描述大秦醫師的高超醫術:他們善於治療眼病和痢疾,有的能在病發之前感知發病的預兆,有的能夠開腦取蟲。[27]唐高宗的侍醫秦鳴鶴,針灸技術嫻熟。當時唐高宗李治患有風眩,頭痛目眩不能視。秦鳴鶴診查後認為是風氣上逆所致,用針刺頭部微出血,即可痊愈。當時身為皇後的武則天聽到後很生氣,說:“此可斬!天子頭上豈是試出血處耶?”[28]唐高宗認為醫生診病論疾,不可加罪,且頭重目眩,不堪忍受,出血未必不佳。秦鳴鶴便用金針刺唐高宗百會及朏戶穴微微放血,唐高宗當時就得以複明。有的學者根據秦鳴鶴的醫術手段與大秦的醫生相似以及唐朝往往以國名為姓,判斷秦鳴鶴有可能為大秦人。[29]此外,中亞的康國也曾向唐朝獻“眼藥瓶子”。[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