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六、江南的開發

東晉南朝是我國江南地區開發的重要時期,從此時開始,我國經濟重心逐漸開始南移。從先秦時期開始,江南地區的發展經曆了漫長的曆史時期,但是一直到西漢武帝時期,江南地區仍然無饑餓之民,亦無富足之家。孫吳政權在江南地區的穩定統治以及統治者注重發展經濟,使得江南地區已經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此時,我國的經濟重心仍然在北方,尤其是長期作為國都的長安、洛陽兩地。然而到了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的經濟出現了長足的發展,到劉宋時期,江南的稻米產量已經超過了北方。在手工業、冶煉業、紡織業、造船業等方麵南方也都有了較快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永嘉之亂導致大量北方人口南遷,南遷的人口一度占到了北方人口總數的1/8,大量的北人南遷給本不豐足的南方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史料中都不同程度地記載了北方人口南遷為南方帶來的負麵影響,三吳沃野千裏,卻闔門餓殍,煙火不舉。江州更是白骨塗地。麵對如此困局,統治者的首要之務就是增加糧食產量。從東晉一直到陳,南朝政權都力圖解決小農階層的問題,從世族手中爭奪勞動力,以便他們能夠重新依附土地,恢複社會生產。

南移的世家大族在江南地區建立起了莊園。這些世家大族以其強大的實力不斷吸引著佃客、部曲前來投奔,這些遷徙而來的流民也不得不尋求世族的庇護,雖然這些莊園與國奪利,但客觀上,世族莊園把農民和土地重新結合了起來。

幾十萬的北人南遷,雖然給江南地區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是客觀上卻帶來了勞動力。經過發展,江南之國始盛,地廣田豐,民勤於本,一歲熟稔,而數郡忘饑。會稽良田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值一金,雖鄠、杜而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