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第一節 三國變局

一、三國分立

(一)官渡之戰

黃巾起義失敗後,東漢政府建立起“西園八校尉”這樣的軍事組織,用以拱衛王室。中平六年(189),靈帝病逝,大將軍何進把握朝政。袁紹勸說何進誅殺宦官,不料,消息走漏。宦官段珪等先發製人,趁何進入宮時,殺何進,劫走少帝。袁紹縱兵屠殺宦官,被殺者2000餘人。宦官自此失勢。然而,被何進調入洛陽誅殺宦官的董卓把持了東漢王朝的政權。

董卓控製政權後,本欲籠絡人才,鞏固政權,起用“黨人”,但由於其廢殺太後、少帝,立獻帝,引起了士大夫官僚集團的強烈不滿,山東各郡組成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盟。董卓見聯軍勢大,退至長安。進入長安後,為了立威,董卓擅殺官僚大族,致使統治階級內部人心離亂。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秘密聯合了董卓的部將呂布誅殺董卓,滅其家族,長安百姓歌舞於道。但是王允並沒有做好善後工作,董卓的部將為了爭權奪利,開始互相殘殺。

討董聯軍是新編成的隊伍,經驗、戰鬥力都不足與董卓的西北軍抗衡,因而,未能向洛陽推進一步,待董卓退守長安,聯軍依然踟躕不前,非但如此,聯軍內部開始相互攻伐,大體上形成了以袁紹和曹操為最強的軍閥割據勢力,袁紹占據黃河以北的冀、青、並三州;曹操占據黃河以南的兗州和豫州。

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獻帝至許。政治上,奉天子以令不臣;在官吏選拔上,唯才是舉,把才能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標準;經濟上,采用棗祗的建議,實行屯田,一歲得穀百萬斛;軍事上,收編青州軍。經過曹操各個方麵的努力,勢力進一步擴大。此後,曹操相繼擊敗呂布、袁術,占據了兗州、徐州以及豫州部分地區。此時,袁紹同樣在不斷擴大勢力,至建安四年(199),袁紹占據了黃河以北的青、幽、並、冀四州,更是打算南下滅曹,爭霸天下。北方兩個實力最為雄厚的軍閥集團,麵臨殊死一戰——官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