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t="" src="../Images/image176-1.jpg" /]
圖6.1 唐太宗像
唐武德九年(626)八月,唐高祖李淵下詔傳位,太子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唐太宗改元貞觀,這一年號從此伴其餘生,行用23年之久。唐太宗雖然起於行伍,但他深知唐王朝經過高祖9年的苦心經營,已經度過草創期,進入守成期。貞觀時期,唐太宗君臣經常討論的問題便是創業與守成孰難。守成以文的道理給“躬親戎事,不暇讀書”[1]的唐太宗提出了全新挑戰。貞觀之初,他便開始“手不釋卷”,逐漸“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並達到“致治稽古,臨事不惑”的境界,順利完成由草創功臣向守成君主的角色轉型。貞觀之治也伴隨著這一轉型而至,成為後人津津樂道、心向往之的治世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