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第九章 盛世輝煌——世界性的帝國

提及中國曆史上的強盛時期必會想起漢唐。在國外,有許多事物被冠以“唐”字。唐朝強盛時,聲譽遠及海外,海外各國因而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1]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華人的居住區被稱為“唐人街”,最初,唐人街被稱為“大唐街”。清康熙十二年(1673),詞人納蘭性德在《淥水亭雜識》中提道:“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裏矣。”[2]後來,才在他人的描述中出現“唐人街”這個詞語。清同治十一年(1872),誌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3]為各國貿易總匯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4]“唐人街”是粵人華僑自創的。名字上除了“唐人街”,帶有“唐”字的東西還很多,如七巧板傳到歐洲時,西方人稱之為“唐圖”。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

唐朝所處的7—10世紀,歐洲尚處在黑暗的中世紀。唐朝時,西歐國家剛剛進入封建社會不久。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但它們的社會發展階段都遠遠落後於唐朝。繼之而起的橫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國家到了8世紀時才逐漸形成封建製。就東方而言,印度在戒日王時期(606—647)才實行了封建製;而日本直至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大化改新”,才由奴隸製向封建製過渡。當這些國家進入封建社會時,中國的封建製度已有幾百年甚至1000多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