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曆史文選課定為大學文史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工具課,對這一認識幾乎從未有過爭議。然而還應該進一步看到,曆史文選課本身又具有超出一般工具課的意義和價值,這就在於它的特殊的內容——作為曆史文獻記載,對於曆史類課程教學具有補充作用;作為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對於學生思想道德又具有育化功能。基於這一認識,筆者在全麵把握課程教學重點、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嚐試進一步開掘課程內涵,延伸教學視角,促進學科聯係,探索工具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溝通,專業教學與思想教育結合的有效途徑。
(一)合理安排,溝通相關課程間的聯係
中國曆史(包括通史、斷代史和專題史)課教學中必然伴有相關史料的學習,但限於計劃課時,本科生教學中常因史料教學比重極小而成為缺憾。曆史文選教材的許多篇目,作為豐富多樣化的史料,不僅可以彌補曆史教材引用史料不足的遺憾,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史料,促進專業學習。這裏關鍵的問題在於怎樣準確切入,把握適度。我在講解曆史文選有關篇章時,著眼於該文所反映的曆史現實與曆史課教學相關內容的聯係和銜接,從文章寫作的社會曆史背景和作者的用意、觀點、手法等角度予以提示和簡要分析,引導學生將曆史文選課的學習視角向專業曆史課程延伸,既豐富了文選課的教學內容,加強了其與相關課程的溝通,也在客觀上促進了學生對曆史課的學習,又不至於使文選課教學本末倒置,發生錯位。
(二)結合實際,發揮曆史文選課的德育功能
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麵,任何一門課程都有它獨特的作用。曆史文選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蘊涵著極其豐富深厚的人文思想,這使該門課的教學天然地被賦予學生思想教化功能。我從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天職出發,積極嚐試將專業教學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使曆史文選課本來具有的德育功能盡可能得以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結合有關篇目的講解,我對文章所表現的作者或主人公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偉大胸懷和卓越貢獻、道德風範和人格魅力,有意識地予以介紹宣傳,通過曆史人物優秀品德的感染,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融入了感情,增強了學習效果,同時也接受了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產生了積極影響。